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極度神祕又高度專業的外交工作到底在做什麼?
聽聽擁有豐富體育外交經驗的青年外交官怎麼說!

  外交人員的薪資高、福利優,更有機會第一線參與國際與國內大事,但是,外交工作除了是相對優渥的外派待遇,也是半夜的接送機、無盡的僑宴、顛沛流離的家庭生活。更別說臺灣的外交處境如此特殊,外交教科書上教的往往不盡然適用。

  外交工作的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
  派駐國外時要負責哪些工作?
  需要面對哪些外交折衝?
  外交官必備的重要能力為何?
  哪種個性與特質的人適合加入外交部?
  外交官的家庭及生活會遇到怎樣的困難與挑戰?

  青年外交官第一手職涯分享,揭開外交工作的神祕面紗!

專文重磅推薦

  陳明祺 陸委會副主委

各界齊聲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Kolas Yotaka 行政院發言人
  何景榮 十大傑出青年
  余宛如 立法委員
  李濠仲 《上報》主筆
  林靜儀 立法委員、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
  邱威傑(呱吉) 臺北市議員
  邱顯智 時代力量黨主席
  周民淦  駐帛琉大使
  周馥儀 前彰化縣文化局長
  許菁芳 作家
  陳文彬 前彰化縣文化局長、導演
  陳嘉行(焦糖) 知性藝人
  陸之駿 政治評論作家
  張育寧 《報橘》/流線傳媒總主筆
  張鐵志 中華文化總會副祕書長
  曾厚仁 駐歐盟大使
  廖雲章 獨立評論頻道總監
  廖芳潔 三立主播
  蔡宗翰 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九降風》編劇
  鄭弘儀 知名電視人
  劉柏君(索非亞) 通靈少女
  劉崇顯 綠黨召集人
  戴季全 流線傳媒創辦人
  謝長亨 中職首位百勝投手

  人們對外交官的工作似乎充滿各種浪漫想像或者模糊誤解,也可能很難理解在臺灣做一名外交官,一個在國際被惡鄰欺壓的小國外交官,有多麼艱難。這本書不僅生動且深入地描繪外交人員的生活與思索,更讓我們看到一個青年外交官的熱情與才華。--張鐵志(中華文化總會副祕書長)

  臺灣的國際關係向來艱困,外交部在這樣的前提下更是艱辛。我們正值難得的歷史機遇,需要更多的劉仕傑勇敢地站出來。--戴季全(流線傳媒創辦人)

  如實呈現最真實的外交事務,為他願意為這片土地勇敢站出來發聲喝采。--劉柏君(索非亞/通靈少女)

  外交工作在做什麼?相信許多人都很好奇。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仕傑不懈的努力,以及外交工作無時無刻所面對的挑戰,相信置身其中的人,一定不虛此行。誠摯推薦。--邱顯智(時代力量黨主席)

  外交官出書談外交工作,得先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因為希望臺灣能更好,這個勇氣,得以持續。--張育寧(《報橘》/流線傳媒總主筆)

  我們需要有捍衛臺灣國家主權為意志的外交人員,希望可以透過仕傑的文字,引領我們認識國際外交,全民一同捍衛臺灣國家主權!--陳文彬(前彰化縣文化局長、導演)

  外交官的視野讓我們用國際觀點重新認識臺灣。--陳嘉行(焦糖/知性藝人)

  勇言不畏體制沉痾,文字溫暖群眾人心。--劉崇顯(綠黨召集人)

  走入體制,在體制內戰鬥。讓國家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林靜儀(立法委員、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

  我們的護台胖犬劉仕傑,過去十年帶著燕尾服與美酒,為了捍衛臺灣而周遊列國並爾虞我詐;具有人生勝利組的優秀基因,遭到人口稀少的太平洋島國索求精子,為了幫助友邦綿延國祚而承受身心上的巨大拉扯;堪稱臺灣在國際舞臺上最強大的種犬幹員!--何景榮(十大傑出青年)

  椰林風情意外邂逅至今我只懂他一件事,仕傑的血液裡流竄的永遠是想革命的浪漫。--廖芳潔(三立主播)

  仕傑在市議員選舉前跑來問我到底要不要參選,我覺得這根本就攔不住啊。從大學時代起我就覺得他一定會完成這件事,這有點像是小男孩終於完成了對自己許下的願望。現在出書的第二個願望也完成了,有志者事竟成。
  願望通常會有三個,我猜第三個可能是打職棒,但現在可能真的來不及了。那就多寫幾本書吧,或者……下次要選上啊。--蔡宗翰(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九降風》編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仕傑


  前外交部歐洲司科長,曾派駐洛杉磯辦事處與帛琉大使館。

  臺南一中、臺大政治系學士、清大中國研究碩士、英國牛津大學外交專班、外交領事人員第四十一期。

  南部小孩,熱愛棒球、電影、寫作,大學時為PTT楊照版創版版主。

  臺南一中青棒隊創隊游擊手,並於第二屆金龍旗青棒賽擊出中外野全壘打牆二壘安打。十八歲加入臺大棒球隊,三十五歲在帛琉創立「臺灣黑熊壘球隊」並擊出隊史首支全壘打。

  試圖用溫暖的心來理解這個世界,以文字寫下這百轉千折。
  從小喜歡議理,認為「文青」是一種對抗犬儒世界的無懼態度。
  痛恨似是而非,希望這土地更好,人世間多一些笑容。

  史上第一位參選公職的外交官。
  文字散見各報章媒體,現為《獨立評論在天下》專欄作家。

  臉書粉專:護台胖犬 劉仕傑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目錄

推薦序 航向偉大航道的人們忘了告訴你的事  /陳明祺 陸委會副主委
 
第一部 外交官這工作啊……
 
何謂外交官?
外交官必備兩大能力
如何準備外交特考?
當一位稱職的外交人員
海外急難救助
何鳳山的故事
外交官有言論自由嗎?
眾裡尋他/她千百度
 
第二部 臺灣外交官,不一樣
 
外交人員的國家認同
龍岡親義公所的烤乳豬
我們有個不討喜的鄰居胖虎
兩岸外交
同城飯醉:專訪中國異議分子趙思樂
 
第三部 那些年,體育外交教我的事

 
棒球外交:道奇隊與臺灣黑熊隊
這些體育選手教我的事
棘手的賀電文化
 
第四部 派駐帛琉的日子
 
在帛琉,你不孤單
帛琉誓詞
上帝派來的天使
接近天堂的學校
 
後語 紙飛機還要繼續飛
謝辭
 
附錄 青年外交官劉仕傑:我應該用我的文字去感動人,而不是去寫公文
 

推薦序

航向偉大航道的人們忘了告訴你的事


  通過高考是不少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最大的夢想,而外交特考又是其中之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來自於對這份工作的想像。或者衣香鬢影、異國情調,數杯馬丁尼之後邦誼永固;又或者在全方位圍堵下,在國際會議的場合中,以一篇慷慨激昂又正義凜然的演講換得友邦的掌聲,雖然終究沒能成功突圍,但也留下了史冊裡悲壯的一頁!

  關於外交官,我們知道外交領事人員特考的困難。透過許多回憶錄,我們也知道很多外交上的豐功偉業和窮愁困頓。但是,在考進去到退休之間,尤其是外交官生涯的早期階段,我們所知甚少。我們少了關於青年外交官的故事,那些在各國國會迴廊追著議員,那些在深夜裡等外館電報,那些外交戰場上步兵的故事。

  這本書填補了這一塊空白。

  仕傑是我在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學程指導的學生。在清華社會所,我們不講尊師重道這一套,課堂上唇槍舌劍,連老師都不能免;一堂課下來,我們口乾舌燥,體力放盡,但是襯著新竹強風滿樓的黃昏,我們卻又如此心滿意足。在和我或同學辯論時,仕傑不疾不徐的口吻,讓他的話語格外具有說服力;而他批判的銳利,則遠非低沉的嗓音所能掩飾。

  那年夏天,我帶著他和另一位助理在中國走南闖北,在京津地區和長三角進行豐碩的田野研究之旅。之後他隻身前往珠三角,詳盡考察當地特有的、促進東莞和深圳鄉村快速工業化的「三來一補」制度運作。

  這樣一位深具潛力的學生,我當然希望他能往學術界發展。所以當他告訴我想投入公務體系,我是非常反對的。仕傑不顧反對,毅然投考外交特考,帶著清大社會所學生的批判印記和對公共事務的熱情,進入外交部工作。

  社會學的陶冶讓仕傑兼備田野的敏感和反身性思考的能力。田野的敏感從仕傑描述的洛杉磯和帛琉兩段外派經驗中表露無遺,不管是洛杉磯的僑社或運動文化,還是帛琉社會的民俗風情和全球氣候變遷下的處境,書中都有細膩的觀察和描寫。而反身性的思考也讓這種民族誌式的書寫,帶著身為外交艱困國外交官的無奈,以及處於新舊國家認同夾縫裡青年一代的困知勉行。

  仗著批判的精神和對公共事務的熱情,仕傑走上了一條非典型的外交官生涯發展之路。他在臉書上發表長文(對不起,這是清大社會所訓練的錯)議論時政,甚至請假參選臺北市議員,全都是循規蹈矩的傳統外交官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事,但他都做了,不但做得振振有詞,還進一步從對公共事務的美好想望,反思制度慣習限制的合理性。個體和組織之間,有稜有角的青年與龐大的官僚體制之間,這個沒人提起的「房間裡的大象」,仕傑勇敢地以身試法。也好在外交體系在新政府的領導下,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僵化的「總理衙門」了。進一步來說,青年的活力是政治與行政不斷創新的源頭;而要導入更多年輕世代的活力,不只是外交部,政府各部門都需要更多彈性。

  這不是一本「第一天當外交官就上手」的工具書,更不是外交領事特考寶典,就是誠實地記載了年輕外交人員的挫折淚水與欣喜歡笑。社會學大儒韋伯在〈學術作為一種志業〉演講中引用了但丁《神曲》裡的警示,要踏進學術領域工作,「進入此門者,放棄一切希望」!仕傑這本書反而展現了懷著年輕的希望,勇於進入外交之門的熱情。臺灣的外交處境艱難,縱然很多時候做外交如同行過地獄般,有著形形色色的煎熬,但仕傑的經歷告訴我們,熱情與智慧可以轉患難為老練,讓年輕變成熟。願這趟旅程中,原力一直與你同在!
 
文/陳明祺 陸委會副主委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902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想到外交官,你想到什麼?

是國與國之間的折衝樽俎、諜對諜的外交情報,還是非洲大陸或加勒比海島國的異國風情?

外交官的工作充滿了高度神祕感,外人霧裡看花,總是摸不清。外交工作的高度專業性與機敏性,更使外界充滿好奇。現在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天馬行空地開始想像。

也許是這個畫面:

西裝革履的你,在一場正式拘謹的外交酒會裡,手中拿著香檳在人群中穿梭。和你交談的是以色列的參事,耶路撒冷的首都議題已經談到爛掉,你早已心不在焉,斜後方日本大使館的一等祕書才是你真正想攀談的對象。二○二○東京奧運在即,臺灣隊正名的議題在國內炒得火熱,不如去和他閒扯兩句……

或是這個畫面: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COP)會議上,各國代表振振有詞,全球氣候暖化到底存不存在?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場機制如何建立?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責任該如何劃分?噢!對了,中國到底應該負起已開發還是開發中國家的責任?美國總統川普說要退出巴黎協定,那美國的角色會如何轉變?說了這麼多,臺灣的角色在哪裡?臺灣代表團該如何參與?算了,別想那麼多,先把立委團接待好比較重要……

又或許是這個畫面:

你派駐在大使館裡,負責的工作是與駐在國的政務聯繫。臺灣目前僅有十七個邦交國,鞏固邦交的責任是重中之重,外界正拿放大鏡檢視邦誼是否穩固。昨晚你和對方總理的核心P幕僚酒過三巡,稱兄道弟,對方拍胸脯說就是「愛歹丸」,和中華民國的邦交絕對沒有問題,於情於義都不會棄臺灣於不顧,「是兄弟就不用擔心!」但話鋒一轉,又說「兄弟有難,兩肋插刀,你也知道,明年我的老闆要競選連任,假如能蓋一間醫院當作政績……ㄟ對了,明年的援助款好像還沒談……」隔天一早,宿醉尚未退去,線民傳來另一個訊息,「聽說那個P幕僚最近和中國商會的人走得很近……」情報真真假假,你該如何回報?
 

 

 

 

「我身體里埋著一座死火山。」檢查出攜帶B肝病毒的第 21 年,顧夏認命了。 她出生在 1985 年的安徽農村,彼時尚沒有大規模接種計劃,也沒有母嬰干預的說法,顧夏與其他「 80 後」是中國最後一批完全暴露在B肝陰影下的孩子。一家四口人,她和弟弟是慢性B肝患者。 1992 年,中國B肝防控進行了一次重要調查,結果顯示,在當時的 1~29 歲的人群中,B肝病毒攜帶率(表面抗原陽性率)為 9.75% ,據此推算,當時我國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約為 1.2 億人 。同年,B肝疫苗的接種納入了免疫規劃管理,「十人一B肝」的境況才逐步得到改善。 大部分慢性肝炎沒有癥狀,卻有機會導致肝臟的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成長的路上,顧夏們目睹長輩在B肝、肝硬化和肝癌中掙扎,她們居住的村落「談肝色變」。 儘管一般情況下,B肝病毒並不會在感染者的身體上展現明顯的病癥,但在廣泛的誤解和歧視中,感染者不但被生活剝奪了大部分的可能性,還要為此背負嚴重的精神負擔。 ... 圖源:站酷海洛 尤其是那些感染病毒的女性,她們的身體將孕育新的生命。「無法根治」的病毒,「無法生下健康孩子」的可能性,對一些母親來說,不僅僅是醫學問題,更是被道德的底色填充。 得益於B肝疫苗、B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藥物的出現,近 15 年,B肝病毒母嬰阻斷率達到 95% 以上。醫生們承認,「這是一個不斷了解B肝的過程,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成為臨床應用的共識。」 醫學對B肝的探知過程也投射在顧夏的人生軌跡上。24 歲那年,顧夏身體里的「火山」被複製在了兒子的身上,第一段婚姻也因此破裂,「好像死過一次」。8 年後,她與醫生全力配合,家族的不幸在女兒身上得以終結。 頭頂的烏雲好像被撕開一道口子,「終於能露出頭喘一口氣」。 感染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沒有感覺末梢的肝組織無法報告它的疼痛。在大多情況下,B肝也不會迅猛發作。病毒會在人們身體里潛伏一二十年,如果不被告知,感染者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感染了B肝。 顧夏是在 14 歲被確診的。 1999 年夏末,顧夏弟弟的學校就B肝的感染情況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篩查。結果出來後,學校打來電話,對方語氣鄭重,告知弟弟感染B肝病毒,並建議整個家族「全去篩查一遍」。 同時被確診的還有隔壁村的兩個小孩。三個家庭包了一輛車去縣城的疾控中心,當晚結果出來——顧夏和另一個孩子的母親被確認攜帶B肝病毒。 「到底怎麼被傳染的?」這是B肝病毒感染者們在得知結果後都會反覆探察的一個問題。顧夏也不例外。 她能聯想起的有兩件事。 7 歲那年,顧夏生病,皮膚發黃、尿液發黃、發燒、渾身無力、厭油 —— 在當地這被認為是肝病的一種表現。90 年代初,顧夏所在的村莊很少有人會進城找醫院看病,「小孩不管是生肝炎還是生天花,都是找赤腳醫生,偏方吃吃,在家治療。」 爺爺撐船渡河,帶顧夏找到一個當地的老頭,六十多歲,皮膚黝黑粗糲,話不多。種地是他的主業,當地流傳,老人家裡世代流傳治肝病的偏方。對方眼皮一掀,看了女孩的面相,「是肝病沒錯」,給了她「一坨黑乎乎的藥泥」,回家搓成蠶豆大的藥丸,一天兩丸。 「現在想想,那時候一些急性的癥狀可能消失了,但我也沒去醫院做檢查,肝炎也許從那時就一直存在了。」 還有來自共用針頭的風險。 自小身體不好的顧夏,是醫生家的常客。醫生的桌上擺著一個鋁飯盒,下面支著酒精燈,有限的幾個針頭沉在飯盒底。 「感冒了去打針,給我打完,把針頭拔下來,放回飯盒裡,燙一燙就當消毒。從裡面好幾個針頭中換一個給後面的孩子接著打,打完再換一個。」 ... 圖源:站酷海洛 但對顧夏來說,「醫源性感染病毒」的猜測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可能成了傳染源」。她對自己「可能造成弟弟和其他小孩感染B肝」懷有隱秘而深切的負疚。 因病毒引發的關於道德的內省或譴責,並非顧夏獨有。感染B肝病毒被認為是感染者本身的過錯,如同酗酒者易患食道癌,抽菸者易患肺癌,人們猜測B肝患者一定是「做過什麼不健康的事情」,才會「招來這樣的懲罰」。 一個「 80 後」女生曾提及,在被學校告知感染B肝病毒後,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責難她「在外面亂吃東西」—— 這種錯誤認知直到今日依然存在。 儘管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文件指出:「與感染者共用餐具或炊具、感染病毒的母親進行母乳餵養、擁抱、接吻、咳嗽或打噴嚏,均不會傳播B肝病毒。」然而對於B肝病毒,流言從未停止。 從早年相關法規對B肝攜帶者設下毫無依據的職業禁入,到民眾由這個詞語所引發的關於污染的幻想,B肝病毒攜帶者不得不小心隱藏自己的身份,相應地,他們被生活剝奪了許多選擇。 15 歲那年,從初中畢業的顧夏沒有繼續念書,她想進廠里工作,親戚開的食品廠,體檢環節就被刷了下來。「我這種沒怎麼念書的人有多少條路能選?要麼進廠,要麼做餐飲,但都悲劇了。」 顧夏最終進入美容美髮行業,「算是準入門檻最低的了」。她從前臺收銀開始做起,儘量避免跟客戶直接接觸。 2018 年之前,在外打工的她,都儘量選擇獨居,「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生育 「能治好嗎?」 「這個病沒得治,治就是白花錢,再多錢花進去也治不好。這病就除不了根。」 確診後的四年里,顧夏一直不死心,上述對話多次發生在醫生與她之間。 一家人不死心,四處打聽可能「徹底治癒」的偏方。 第一個方子就給顧夏和弟弟留下了永久印記。大叔從田埂里拔了幾根草藥,搗爛,用燒酒浸泡,敷在姐弟倆的手腕上。「男左女右,敷一早一晚,流膿水了,病就好啦。」 姐弟倆沒能撐過一個晚上,手腕被灼傷,起泡,流黃水,兩人「疼得在床上打滾」。 20 年後,顧夏的手腕內側還留著當年受傷的瘢痕。「伸出手,別人問起,我就說小時候燙的。」 ... 顧夏的手腕,發白處是結痂之後的創面 圖源:受訪者提供 吃過苦頭,顧夏並沒有止步於此。她嘗過苦藥湯,也吞過豬膽汁和麵粉搓成的丸子。醫院給出的檢查數據始終不是她想要的,「還是大三陽」。 拿不到想要的結果,顧夏索性徹底放棄,不去醫院,不再治療,假裝回到確診之前 —— 她還沒有失去「正常人」身份的時候。對她而言,這是「一種求生的方式」。 但有一個問題,她始終無法繞過去 —— 婚育。 20 歲那年,顧夏和交往兩年的對象即將走進婚姻,受不了內心折磨,她向對方進行了坦白。男友和父母商量後,給了她回覆: 「我們家寧願要一個丑一點的兒媳婦,也不能要一個不健康的」。 「他的態度讓我特別受傷,那時候我想了很久,覺得(坦白)做錯了,就該瞞下去。」 三年後,顧夏帶著秘密走進了第一段婚姻,對方沒提起婚檢,她也就避開了。 2009 年,她和丈夫一起「北漂」打工,有了身孕。 秘密還是沒有藏好。懷孕 6 個月時,丈夫在上班途中暈車、嘔吐,醫生診斷為急性B肝病毒感染,要求家人排查一遍。 ... 圖源:站酷海洛 「我瞞不住了。當著他家人的面,醫生拿著我的結果說,你這個單子明顯不是現在感染的。」 丈夫一家知道後,臉色全變了。原本進出都會陪同的婆婆,此後再也沒過問顧夏的身體。 醫生建議她進行「母嬰阻斷」,這是顧夏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當時是找北京一個三甲醫院的主任看的,因為沒有在醫院建檔,又是外地的,醫生不接收,也不給治,就給了一個建議,『懷孕 7、8、9 三個月連續打B肝免疫球蛋白』。」醫生告訴顧夏,「阻斷率大概在 98% 」。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張慶英有著 30 年臨床經驗,在她的回憶里,「攜帶B肝病毒的媽媽在妊娠晚期使用B肝免疫球蛋白」一度被極力宣傳。但「近年來較多臨床研究未證明它能提高母嬰阻斷率」,「它根本就不能起到阻斷作用,對病毒也沒有抑制,對小孩根本沒有任何產生保護性的作用。後來就不用了。」 後來發生的一切,也印證了上述說法。但對當時的顧夏而言,這是一根救命稻草,承載著 50% 的機會。「只要孩子健康,我對他們一家總算也有個說法了,婚姻也能保住。」 她回到安徽,懇求縣婦幼保健醫院的醫生,給自己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 幾個月後,孩子出生在一家民營醫院。醫護人員對待顧夏,完全沒有「這是一位患有慢性B肝的產婦」這樣的意識,依然按常規操作。 顧夏的兒子出生,不到 12 小時就接種了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前者在 2005 年已被納入了國家一類疫苗,全部免費接種,所有新生兒都必須接種。而如果母親攜帶B肝病毒,孩子還必須加一劑B肝免疫球蛋白。 從孩子出生到被確認是否感染,中間隔了十個月。每一天顧夏都生活在掙扎中,「我整個人就是個矛盾體,我希望探索這個病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但又害怕,不想知道。我覺得,如果我沒有被檢查出來,我的人生就是另一種樣子,不會是現在這麼悽慘,」 「我自然希望他是健康的,我遭過的罪不希望他再嘗一遍。我害怕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得B肝,但是我又要對他負責。」 醫院的檢查結果擊碎了她所有的期待,兒子是「小三陽」。(註:母嬰之間阻斷的成功率,主要與新生兒疫苗注射的及時性和孕婦病毒載量有關係,疫苗 + 免疫球蛋白的阻斷率為 96% 左右。) 孩子剛出生時,婆婆就禁止顧夏與兒子的親近,不許哺乳,碗筷分開。顧夏抱著兒子逗弄一會兒,婆婆上前把孩子抱走。「她所有的行為都在說,『你有病,你離孩子遠一點,離我們遠一點』」。 兒子的檢查結果出來後,「行為」成了「語言」。 「她總喊,『你害了我們一家三代』。」 丈夫找顧夏談話:「你有病,孩子也有病,我給孩子治病要一大筆錢,萬一哪天你也需要這麼一大筆錢,我們是夫妻,從道義上說,我應該給你治,但我承受不起。」 「當時我就明白了,如果我們不是夫妻,你就可以不用管我了。」 談話過後,顧夏的婚姻也就結束了。 「我解釋過,醫生說這是一個死火山,只需要通過藥物把它壓下去就好,你怎麼知道我肯定需要一大筆錢治病?但人家不信,覺得你這是狡辯。」 母嬰傳播風險帶來的焦慮,幾乎圍繞著每個「B肝準媽媽」。一個四川媽媽下周將帶孩子去檢查,她很久都沒睡好覺,「萬一檢查出來不好,我沒辦法跟老公和婆婆交待。」 諸如此類的負疚感和焦慮在張慶英的門診里瀰漫。「寶寶十個月生活在媽媽肚子裡,」也因此,人們對女性的態度更為嚴苛一些。同樣是攜帶B肝病毒,在生育方面,相比女性,男性展現出來的困擾輕了很多。 阻斷 八年前,張慶英遇到一個肝硬化懷孕 26 周的孕婦,她的B肝病毒來自於母親。「按照我們當時的能力,這個孕婦繼續懷孕下去,是冒生命危險。但這個媽媽很堅持,她說『我命不要了也要這個孩子』」。 醫院組成了一個團隊,肝病科的醫生和婦產科的醫生聯合分析病情,「患者即使到肝硬化的程度,還能靠自己身體能力懷孕,說明肝的情況沒有壞到那個程度,還是有一線希望」。 對於治療的過程,張慶英說的很簡單,「邊走邊看」,「根據她的病毒數進行判斷,看需不需要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怎麼用;孩子出生後一定要接種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這個最重要」。這個媽媽在 38 周的時候分娩,渡過了生命難關,B肝病毒也完全被阻斷。 這個如今已經非常成熟的方案,在八年前,對張慶英和她的同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做的時候也不知道有多少效果,會達到怎樣的效果,都是慢慢摸索中,直到現在變成指南,成為了共識。就像新冠肺炎,在治療過程中不斷摸索,最後找到風險最小有效性最大的那一種方案。」 顧夏就是在這樣的方案指導下,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兒。此時,距離她生下第一個孩子已經過去八年。 ... 圖源:站酷海洛 走進第二段婚姻之前,她完全坦誠了自己的情況,丈夫接受了她的病情,諮詢過醫生,接種了B肝疫苗,至今沒被感染。 在生孩子的問題上,顧夏提出了一個要求,「北京的醫療條件好,我要在北京生。」 她每半個月做一次孕檢,情緒隨著B肝病毒數的起伏而變化。「病毒數一度很高,一直都是八次方,」醫生給開了抗病毒藥物,降到了六次方,第二個月降到了三次方,此後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數值。 為了減少宮內感染,顧夏被要求用無創產檢取代羊水穿刺,通過外周靜脈血就能獲得一個「相對準確度比較高的答案」。 分娩結束後,助產士會立即將孩子抱走,迅速離開被產婦血液污染的環境,徹底清除孩子身體上的血液、粘液和羊水,擦凈臍帶表面才會把它剪斷。 這些都是生第一個孩子所沒有的條件,從懷孕到確認女兒健康的整個過程里,顧夏不斷想起第一次生育的情形。 「如果當時也這樣做就好了。」這樣的想法無數次在她的腦袋裡冒出。 在兒子被確診為「小三陽」後,北京的醫生建議家長帶著孩子配合治療,「如果兒童期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成人後就會發展成為慢性病毒攜帶者。」 但治療在幾年後被前夫叫停,他帶著孩子回了安徽老家。「花銷大是主要原因,一年將近十萬塊。」孩子也痛苦,干擾素讓他的情緒變得糟糕,「甚至會用頭去撞牆」。 更主要的,是周圍人的眼光。「鄰居都知道你去看病了,家長們會囑咐自己的小孩,不要和他玩」。前夫始終覺得,「這種恥辱,不是疾病本身帶來的,而是因為治病引起的」。 沒有人和兒子講述他身上發生了什麼,這個日趨沉默的男孩,似乎也習慣了定期被帶去做身體檢查。 顧夏也只能沉默,她甚至沒辦法想像,坐下和兒子談談。「『兒子,是媽媽把病毒傳染給你了,』這樣講嗎?光張嘴就很困難了。」 「讓他先過眼下吧。我也是。」 「沉默」的幾千萬 27 歲的李貝為顧夏兒子的未來,展示了某種可能。 在她出生後,母親才被告知,母女倆都感染了B肝病毒。未成年時,她定期和母親穿梭在城市傳染病醫院和家之間,但只有母親一個人留在醫生辦公室里聽從醫囑。 直到高考體檢,她才得知自己是B肝病毒攜帶者。 「你怨媽媽嗎?」 「沒有。她也是受害者,她也不想。」 但李貝還是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她想走進一段戀愛,想要一段婚姻,但又害怕見到對方眼裡的介意。 母親建議她隱瞞,「我做不到,這種謊言後面必然還要跟隨一連串的謊言」。 這是醫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張慶英的診室里,有人希望大夫在病假單上抹去B肝病史;有丈夫希望保密,不要對妻子說自己感染B肝病毒,也有人跟丈夫與醫生打好商量,瞞住公婆。 這些遠遠超出醫生「治病救人」的工作範圍。 對於想要幫忙隱瞞B肝病情的丈夫,她也會在保護隱私和保證健康之間認真平衡。「提前通知妻子趕快注射疫苗,告訴她讓自己體內產生抗體,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風險。但更多的我們就不會說了,別破壞人家家庭。」 張慶英也會告訴想要瞞住公婆的孕婦,她可以委託一個人來交流自己的情況,比如丈夫,「其他不在授權範圍內的人,我們沒有權利告知,對方也沒有權利知曉。」 醫生們理解B肝病毒感染者的顧慮。便捷有效的B肝表面抗原檢測將他們從人群中挑了出來,卻沒人有法子能徹底祛除他們體內的病毒。 從確診的第一天起,恐懼就誕生了。公眾對B肝傳染性和傳播途徑的誤解,將病毒感染者們置於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他們可能被迫放棄先前的念想。於是,沉默也從這時開始,成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保護色之一。 他們中的一些人,「偷偷吃藥」,遮掩自己「去傳染病醫院」,心虛地在公司的健康狀況詢問里寫下一個「良好」,連發聲都強調隱匿身份。除了藥盒和檢查單,與「B肝」有關的一切都被他們從生命中有意無意地剝離。 ... 圖源:站酷海洛 顧夏的弟弟今年 33 歲,因為感染B肝病毒,談過戀愛,卻沒了下文,一直沒有結婚。原本開朗活潑的男孩變得寡言少語。 「我們這個群體里,有的時候是病友找病友,我覺得我弟弟實在不行也這樣找一個。」 但她不敢提,「『B肝』是姐弟對話里的禁忌,一提,弟弟就翻臉。大聲吼,『你知道什麼呀』。」 只有一次,弟弟跟她提出,想把外甥從姐姐前夫身邊接走,「孩子太可憐了,我來養好了。」 (應受訪者要求,顧夏、李貝為化名) 3 月 18 日是全國愛肝日,今年的主題為「參與愛肝行動,共創美好前程」。媒體報導,據估計,目前我國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約 7000 萬例,慢性B肝患者約 2000~3000 萬例。 ... 科學審核 楊永峰 南京市第二醫院副院長 肝病科主任醫師 ... 科學審核 梁可炅 浙江省第一醫院 感染科主治醫師 撰文:蘇惟楚 編輯:羅布君 洋蔥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偶爾治癒 to-cure-sometimes —— 記錄人與疾病、衰老、死亡的 相處方式 ... 偶爾治癒 | 常常幫助 | 總是安慰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z6x7AR.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060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灣大道附近及肩直髮推薦髮廊太平頭髮燙直后里頭髮燙捲專業剪髮推薦髮廊東勢自然捲毛燥有漂過修改髮型推薦髮廊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中區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一中商圈推薦完美的染髮效果推薦染髮店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新光三越附近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南區氧氣瀏海推薦髮廊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台中西屯耳圈染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西區修改肩髮推薦髮廊推薦染髮店 台中北區染髮推薦梧棲逗號瀏海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梧棲染髮有助美白膚色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內行人推薦的美髮沙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極品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